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土耳其的國度 Day 5 ─ Part 1 地下城遺蹟

Day 5 (18-03-2013) pt.1

是日行程:
康雅 Konya ─> 地下城遺蹟 ─> 加柏都斯亞 Cappadocia

從棉花堡到 Cappadocia 的奇石林需要9小時的車程,簡單來說就是整天也在坐車,為免部分團友發出不滿的聲音,行程內會途經一個景點,總算為這天帶點意義。

康雅,曾是12世紀塞爾柱帝國的首都,建有許多宏偉的伊斯蘭教寺院和陵墓,現在是土耳其最嚴守宗教規條的城市,在這裡不能買到任何酒精飲品,亦是廻旋舞的發源地。談起伊斯蘭教的陵墓,它們同樣主張入土為安,但與亞洲及歐洲不同是陵墓的方置須朝聖城麥加的方向。早在13世紀,麥法尼拿(Mevlana)在這裡講學,並為歌頌神靈而創立了著名的廻旋舞(Order of Whirling Dervishes),通過欣喜若狂的廻旋舞蹈,舞者的精神可和神靈結合,令到康雅成為土耳其的宗教中心。時至今日每年十二月左右都會舉辦迴旋舞節。

這裡較著名的建築物分為二個時期:有縱溝圓塔及尖形屋頂的屬於塞爾柱時代;而像碗反蓋形狀的圓頂上,有類似鉛筆般纖細尖塔的建築,則屬於鄂圖曼時代的建築。

我只是經過,連下車去個廁所的機會也沒有,莫說拍照.......

離康雅不遠的地區有著如毒品般會令人上隠的甜品!這是一個合法種植瞿粟的地區,這裡的瞿粟籽被放在乳酪上作調味,這就是地區性甜品蜜糖瞿粟籽乳酪。土耳其甜品能「甜死蟻」,甜度與黏度成正比,乳酪能反轉再反轉放在頭上而不掉下,然而入口味道清香、甜度與酸度適中,配合瞿粟籽,一顆顆咬下清脆聲音,瞿粟籽的味道齒脥留香,口感非常。這款乳酪能讓你明白到獨食難肥的道理,一個人吃太膩,二個人分享剛剛好。每碟售5里拉,我想這算是土耳其不能錯過的甜品!




蜜糖瞿粟籽乳酪
土耳其茶

攪拌後才美味

是日午餐其中一樣︰土耳其pizza~~ 芝士味及牛肉味

在看似荒蕪貧瘠之村落,有著一個古蹟,一個早在公元401年前已有地下城市的記錄,但究竟是誰人興建已無從考究!這個地下城遺蹟深入地下40公尺,流傳有九層之多,而目前可抵達五層,五層以下的還未發掘。據說當年基督教為逃避阿拉伯人的迫害,在地下修建避難所,生活一切地下化,並暗中進行宗教儀式。在這裡有完善的生活用品,房屋、廚房、教堂、道路、引水道和垃圾車通道等,可容納六萬人,更利用岩穴改造成儲水槽、酒窖、通風口和倉庫。而入口處更有一塊圓盤大石頭,根說是用來攔截敵人追捕之暗位。

雖然是石洞,卻擁有精緻完美的都市規劃,可說是史無前例,令歷史學家嘆為觀止。

走進三層深的地下城,我並不感到焗促及悶熱,反而有一種清涼的感覺。地下城空間感十足,但有些通道卻窄狹,只能容納一個人的身位,稍為肥胖一點也難以進出,我想目的是為了阻擋全副武裝的敵人吧。另外洞內其實頗暗,利用外置閃光燈才能拍攝清楚。


 入口



通道確實窄狹

靚太太身材窈窕才勉強通過

中間那塊半圓大石就是擋住敵人前進的用途

領隊躲藏石洞內準備驚嚇團友

出口

其實地下城就建於並不富裕的鄉村鄰近,每當有遊客進入城內參觀,空地上就會出一群婦女與小孩在叫 "madam" "madam",她們賣的是土耳其民族娃娃,每個娃都有不同服飾及臉孔,娃娃的腿更可以企立或屈曲,全是由這群婦女一針一線所製造。2里拉一個手造布公仔並不昂貴,但我比較膽小,娃娃白臉紅唇,生怕晚上睡覺嚇怕自己而放棄購買。其他膽子大的朋友當作支持手工藝也好,還是幫助鄉村婦女也好,不妨買一個回來。我在這九天內只看到在這兒能購買。
內心就是有點兒後悔沒有購買....

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

土耳其的國度 Day 4 ─ Part 2 棉花堡

Day 4 (17-03-2013) pt.2

位於土耳其西南部的棉花堡,曾是羅馬時代最熱鬧的城市及溫泉療養院。泉水從看似軟棉棉的洞頂流下,將山坡沖蝕成半圓形層層疊疊,猶如雪砌成的梯田;無數涓涓細流從丘間縫製潺潺而下,使平台位置泉水積而成塘;泉水中含有石灰成分的礦物經過長久以來的沉積,更把整個山披染成雪白色。從上而下俯瞰,一格格注滿泉水的平台婉如一面面鏡子,映照著藍天與白雲;從下而上觀看,像剛爆發的火山,白色的熔漿覆蓋了整個山坡,極其壯觀。然而,由於從古至今過度開發,導致棉花堡水量大減,缺水、變質、甚至西邊地方早己乾涸;遊人眾多亦令石灰巖受到污染,變成黃色、灰色,仿如已被使用過的棉花般,幸而當地政府規定必須赤腳澗水,以防進一步破壞石灰巖。



棉花堡入口

感覺猶如雪國般
淡藍色水,石灰已沉澱於底




起伏不平的地面,赤腳踏往確實有點痛




黃昏的棉花堡散發著一種優美之感

泉水深淺不一,有些只沒過腳踝、有些則可達腰部,水溫終年保持在攝氏3638度,酸鹼度為ph 6。當腳面受著寒風刺骨的一刻,泉水則令你如獲重生,為寒冷的冬天增點暖意。可是,美麗總是謊言,這白白、軟軟的棉花其實很硬、路又凹凸不平,而且石灰下全長滿青苔,除了來個腳底按摩外,一不小心更會連人帶袋滑得四腳朝天,當天我就看見一位外國人滑得差點兒被泉水沖往山下,幸好途人及時伸出援手而已。

排排坐,浸浸腳
狗隻也悠閒地日光浴


長年披白、婉如雪山;泉水在陽光的折射下變成淺藍色,配上棉花梯田、遠處青山,方知道明信片上的影像並不是欺騙。為目睹這世界七大奇景,遊人拿著自己的鞋子澗著泉水,從山上的曲折小徑往下走,身心都融入大自然美妙,棉花堡確實有它吸引人之處。

是晚下塌深受旅客歡迎的Richmond 酒店。放下行李隨即便吃晚餐,這裡餐廳仿如宴會廳般大,各國遊客聚首一堂,如此熱鬧,何其壯觀!晚餐途中更有攝影師替每位拍照留念,喜歡的明天早上可買回自己的玉照!(在此感謝攝影師給了我special price) 雖然今天很早就回到酒店,但酒店內有溫泉、酒吧、肚皮舞表演等娛興節目,讓人盡情大吃大喝,不愁苦悶。



房內望出外的景色

勇闖獨個兒睡的第三晚,因為酒店人聲鼎盛,走廊川流不息,遊客的交談聲被我視為安心之聲,使我睡得很甜,友人也不用捱夜遙控哄我睡覺。

土耳其的國度 Day 4 ─ Part 1 以弗所古城

Day 4 (17-03-2013) pt. 1

是日行程

皮革店  ─> 以弗所古城  ─> 棉花堡

倘若你問我土耳其名物是什麼?我會答你是地毯,但原來土耳其的皮革用品也一絕!我並不清楚皮革用料是否一絕,反正準備參觀的皮衣工廠也是旅行團的銷售策略之一,據知情人士所形容,工廠的皮衣是銷售予歐洲等地作高檔品牌之用。參觀分兩部分,第一部分由店員充當模特兒,穿上皮衣在天橋行cat walk;第二部分於零售部任摸任試各種皮衣。這兒的皮衣物料看似上乘,輕身、軟滑,穿在身上沒有厚重、沒有負擔之感,而且任摺任搓也沒有出現一絲皺紋,確實不錯。可惜我對皮革用品認識不深,縱使皮衣款式美麗,穿在身上型格十足,但對動輒過千元美金的皮褸實在不敢恭維。

如有興趣,店員會先給你折扣,你大可開天殺價。我嘗試過討價還價,由一件原價1200美元變成只售600美元,按當時情況應可再便宜點,只是我對皮褸興趣不大,思前想後還是放棄。




模特兒身材高挑,穿著什麼也漂亮。

以弗所 (Ephesus) 早在西元1000年前由居住於愛琴海西端的愛奧尼亞人所興建,愛奧尼亞人對哲學、地理、史學、建築及雕塑等各方面也很傑出,以弗所古城更集大之所成。它採用柱架式結構,配以大量雕塑和壁畫,創造出愛奧尼亞式建築,影響古希臘文化,成為五種希臘建築風格之一。同樣,以弗所古城跟聖蘇菲亞大教堂經歷戰火連年的吹毀及變遷,曾經被一度焚毀整個城市;亦曾經成為愛琴海東岸的貿易、商業、宗教及工事重地,最後在一次地震中遭受破壞而變成廢墟。另一方面,以弗所取名自新約聖經第一章「以弗所書」,因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選擇在以弗所旁的夜鶯山度過晚年,固此基督教亦被引入城內。古城面積達9平方公里,當中有貴族、平民住宅,又有商店街、劇場、神殿、音樂廳、政事廳、競技場及擁有樓高三層、世界第三大、藏書量達12萬冊的塞爾瑟斯圖書館等,井井有條,充分表現出古羅馬人對城市規劃的精密概念

眼前景物,一片荒煙漫草中藏著頹圮的石塊,雖是七零八落但並不雜亂無章的石塊,若隱若現地看到二、三千年前的繁華風景。


弗所 正門



The cat looks Born in Ephesus.












這是一條可媲美銅鑼灣羅素街的道路,昔日以弗所城貴族之專用通道。



近鏡 - 整個以弗所獨有的瓷磚



正徑約四十公分,分成八塊的圓形刻痕
這個圖案是昔日基督教的暗語,意指「Jesue Christ Son of God is Saviour」。



第一個沖水式廁所?



據說是人類第一個廣告牌
意指︰成年男人,有一顆寂寞的心,帶著錢往右邊向前走,就能找到美人慰寂。(即是妓院廣告)




這是當年醫護界的圖案


日照高掛,以弗所城壯觀無比



羅馬劇場,亦是競技場,能容納25,000
原是大理石座位,極盡奢華。



古城內最令人唯之觸目除了上圖的羅馬劇場外,塞爾瑟斯圖書館亦令人驚嘆不已。這個仿如澳門大三巴,只吹毀餘一塊門面牌的圖書館,外牆保留得十分完整美麗,不但有羅馬建築的宏偉、亦有希臘的婉約之風。另人印象深刻的是門外那四座聳立的女神像,右邊二座的頭顱已遭破壞而斷落、左邊二座尚算完整,分別代表智慧、思想、知識和善良。據說圖書館內有條秘道,能通往剛才廣告牌所指的妓院,昔日道貌岸然的男士藉以去圖書館閱讀為名,進入秘道嫖妓為實。


圖書館



圖書館近鏡,雕刻精緻,現今世界難以一見





多麼細膩的雕刻



Nowlege


Goodness

Thought

Wisdom